臺灣大學醫學院
【財團法人王民寧先生紀念基金會】傳承王民寧先生創辦精神,回饋國內醫藥科技發展以及社會互助,自1991年起設置「王民寧獎」迄今已33屆,共有243位學者獲獎,讓更多醫藥學術人員獲得肯定,進而提升臺灣醫療的學術水準,以及更積極關注醫療與高齡社會的重要議題。
本人非常榮幸成為「王民寧獎」召集委員,透過獨立、公正、透明專業的評審,吸取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學術研究,期盼在面對現今臺灣醫療的技術與疾病的型態日新月異之下,對科學真理無止境的追求,以及對人類社會無止境的關懷。
陽明交通大學藥物科學院
1991年,【財團法人王民寧先生紀念基金會】設置【王民寧獎】,除了紀念王創辦人,更鼓勵以人為本的醫藥和學術研究。此獎項至今已33屆,共有243位研究人員、博士後研究人員和博士生獲得殊榮,獲獎的成果持續提升我國醫藥研發的品質和量能。
我很榮幸可以擔任第34屆評審委員會召集委員,我將秉持專業、公正、公開的精神參與評審,期待發掘更多傑出的研究人才,一起創造永續、共榮、共好的未來。
國防醫學院
本人十分榮幸獲邀擔任財團法人王民寧先生紀念基金會設立的王民寧獎的評審委員會召集委員一職。王民寧獎不僅是對王民寧先生一生奉獻與回饋社會精神的象徵,也延續了其在學術界、醫藥界以及產業界的深遠影響。從1991年開始頒發的王民寧獎目前分為傑出貢獻獎及優秀論文獎,這個獎項一直秉持著王民寧先生的理念與價值觀,致力於表彰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及藥學等領域中有卓越貢獻的人士。
王民寧先生畢生奉獻於提昇製藥技術與國內醫藥事業國際化的推動,以造福國人健康為己任及期盼傳承回饋社會的精神。王民寧獎設立的初衷,便是紀念這位具有高度學術成就並積極投入社會公益的典範。而王民寧獎的頒發除了受到醫藥學術界的高度肯定外也激勵了許多有志之士繼承王民寧先生的精神。
作為評審委員會的召集委員,本人非常珍惜可以跟其他評審委員討論交流的機會。我也深刻體會到王民寧獎的重要性不僅是對個別獲獎者的高度肯定,更是對他們所執著的理想與精神的支持,也相信這是一個激勵社會進步與創新、傳承奉獻精神與利他理想的象徵。在嚴謹的評選過程中,我們將以候選人的專業成就及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做為主要的審核依據。王民寧獎的存在,無疑是對學術界與社會事業的重大鼓勵,也為後來者樹立了可持續追求卓越與不斷奉獻國家社會的典範。我深信,這個獎項不僅能夠鼓勵獲獎者持續在自己的領域中耕耘精進,還能激勵更多有志之士以王民寧先生為榜樣,秉持專業並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整個社會邁向更美好的境界。
臺北醫學大學
【財團法人王民寧先生紀念基金會】自1989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鼓勵生技醫藥專業研究及新藥研發,透過「王民寧獎」遴選,表彰於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三大領域的卓越傑出人才,迄今已舉辦了33屆,共243位學者、專家和醫師獲得肯定。「王民寧獎」因其嚴謹嚴格的審查機制,受到醫藥學術界人士的高度肯定,已成為國內生技醫藥領域的重要學術研究競爭力指標,亦是國內學術研究者的最高榮譽。
作為「王民寧獎」評審委員會的召集委員,我深感榮幸能參與這項重要任務,期許在「王民寧獎」的榮譽與獎助的雙重鼓勵之下,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生技醫藥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共同推動生技醫藥臨床試驗、促進科技產學研究合作,以及將研發成果產業化,從而提升國內生醫產業效能,並與國際接軌,引領全球生技創新,為人類健康與福祉帶來更多可能性。
長庚大學
【財團法人王民寧先生紀念基金會】自1989年創立以來,致力鼓勵醫藥研究發展,藉由『王民寧獎』嚴謹審查、超然遴選年度學術卓越之傑出人才來推動國內醫藥學術研究風氣與水準。三十多年來『王民寧獎』已成為國內學術界具高度公信力及獎勵推動頂尖研究的崇高重要地位,獲得『王民寧獎』也成為國內學術研究者的最高榮譽。
期許未來二十年,除了持續經由『王民寧獎』榮譽與實質獎助的雙重鼓勵,吸引更多優秀學者投入研究、造福人類健康以外,也可思考主導前瞻性國內重要健康議題的研究。本人榮幸擔任評審委員會的召集委員,期盼共襄盛舉,除了為【財團法人王民寧先生紀念基金會】的成就喝采,也希望為推動醫藥學術研究盡點心力。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
感謝王民寧先生紀念基金會,持續在過去34年來,對我們科學研究人員的鼓勵與支持。33年前,我當時在中國化學製藥公司的製藥研究所任職時,看過當時送來申請的優秀學者所發表的文獻,就知道基金會鼓勵國內致力於科學研究的學者,王民寧獎也一直是國內研究學者們認定的一項高聲望的學術獎項。
由於科學家們的努力不懈,科學與科技技術的演進腳步很快,新的科學突破需應用新的知識與技術,因而,也需要較多的研究經費挹注,才能持續有新發現與科學進步。政府過去曾有多年多期的國家型計畫經費支持科學研發,然而,近年來政府資助生物醫學與製藥等研究領域的研究經費,相較於10年以前是普遍不足的,研究人員若還能在科學上有顯著突破性的新發現,實在非常不容易,更應該要給予鼓勵以及實質的支持。因此,現在的研究人員尤其需要適時鼓勵。
通常,有重大突破性的科學新發現或科技進展等實質貢獻呈現時,皆需要有跨科技與跨學術專業領域的團隊合作,才有可能達到。找到新穎的藥物分子標靶或新的疾病治療藥物,當然是屬於重大的科學新發現與科技進展之一,若發展到技術應用或臨床應用的階段,也可以提升醫藥健康科技與醫藥相關產業的發展。期待基金會往後,能更加重視並鼓勵跨科技與跨學術專業領域團隊合作,所得到的研發成果與貢獻,落實做到鼓勵各種專業研究人員與團隊之跨科技與跨學術專業領域的合作。期能從社會公益的角度,以點滴之力來協助政府,讓台灣在新穎的醫藥研發及其科技的量能上更加茁壯。
誠心期望王民寧先生紀念基金會支持過的所有受獎人與受獎團隊的研究人員,皆能夠秉持初衷與熱忱,持續在各科學專業領域努力,有新的研究發現,並能將其研究成果持續開發,實現成為有科學應用或有臨床應用的效益,以解決我們在健康生活與醫藥需求上還有不足的地方。
成功大學醫學院
醫藥是照護國民健康的基本要件,中國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王民寧先生為此志業奉獻一生,致力提昇製藥技術以及帶動國內醫藥事業國際化。為紀念並傳承王先生的精神,中國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在1989年成立【財團法人王民寧先生紀念基金會】以獎勵醫藥學術研究和發展醫藥教育,並於1991年設置『王民寧獎』獎助專業人才從事學術研究開發。至今已頒發33屆共有243位學者、專家和醫師通過評審委員會的嚴格審核,獲得『王民寧獎』的實質肯定與鼓勵,這些受獎者投入本土醫藥研究,目前都是國內醫藥產業的重要推手。
感謝王民寧先生及基金會的善舉為國舉才,個人獲聘擔任召集委員深感與有榮焉。
高雄醫學大學
能夠受邀擔任今年王民寧獎的召集委員,我深感榮幸,並由衷敬佩王民寧基金會長期以來對醫學與藥學發展的不懈支持。基金會以嚴謹卓越的評選機制,表彰在醫藥領域中展現創新與卓越貢獻的學者專家,為提升我國醫療研究水準注入持續的動能,對醫藥教育與實務的進步產生深遠影響。
展望未來,期許基金會能進一步深化與學術界的合作,吸引更多跨領域專家一同促進醫學與科技之間的整合與創新。同時,加強對年輕學者與前瞻性研究的支持,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實踐能力的新一代醫藥人才,為全球健康與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在承先啟後的使命驅動下,我相信基金會將持續引領臺灣醫藥領域與全球趨勢接軌,推動醫學與藥學科學更具深度與廣度的發展,進一步擴大科技對人類社會的正向影響力。